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秋实 > 媒体报道

“资产荒”中深耕稳健收益 秋实财富打造“私人银行范儿”

来源:投资时报发布时间:2016-01-13

超过100万亿元的巨量财富管理缺口,汇集成一片诱人的新蓝海,也吸引着大量金融业精英的目光。

2014年10月,中信银行原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秋林离职,创建秋实惠智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秋实财富)的消息,曾引发业界关注。如今,这家财富管理机构已成立满一年,其运营状况究竟如何?

日前,《投资时报》记者对秋实财富董事长张秋林进行了专访,话语中,她表情轻松,谈笑风生。“这一年我们成立了三个分公司,中后台组织机构搭建完成,人员陆续到位,并且总体盈利远超预期。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并不容易,听业内说我们在同类公司中是第一年业绩最好的,而且人均月产能最高。”

作为一家新公司,敢于打出对标诺亚财富的旗号,秋实财富并不缺少底气。其显著特点是走“高大上”路线,打造“私人银行范儿”——不仅对销售人员的素质有极高要求,对代销产品的质量也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私人银行范儿
 

秋实财富于2014年11月成立,东方基金旗下东方汇智资产管理公司是其股东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私募基金、信托产品、资管产品、地产基金、PE私募股权基金、对冲、量化投资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海外投资基金等;还有海外投资与置业、生活管家、留学与移民、资产传承与规划等相关业务。

 

秋实财富采用严格的“全程式”产品管控制度,确保每一款产品对应的基础资产都经过公司专业团队的深度了解与研判,并持续跟踪直至兑付。

 

该公司董事长张秋林有多年私人银行业务经验。2007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对商业银行来说这是最具挑战性的业务之一。这时,张秋林毅然决然放弃了其在香港外资行私人银行的优越条件,加盟了中信银行,成为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开拓者。

 

在多年银行从业经历的渲染下,张秋林打造的秋实财富走上高端路线,具有鲜明的“私人银行范儿”。

 

秋实财富的目标客户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超高净值人群,这就对销售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据《投资时报》记者了解,该公司人员不多,但阵容豪华,不仅张秋林等高管都在私人银行和高端财富管理机构做过多年管理工作,财富顾问也均是具有十年以上银行从业经验的熟手,多数曾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或贵宾理财客户经理。

 

“服务高端客户,要求销售人员和客户一对一沟通,人员素质非常重要,形象、气质、谈吐、金融知识,缺一不可。”张秋林说。

 

在严格的标准之下,秋实财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仅精通金融知识,还多才多艺,其中甚至包括参加过春晚的乐队成员和西班牙选美大赛亚军,人员整体素质之高让很多同类公司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公司人均产能很高,并凭借“高大上”的风格很快在业内打响声誉。

 

资产配置优势

 

作为独立的财富管理公司,核心价值无疑是资产配置能力。面对优质产品匮乏的现状,张秋林仍然坚持从其认可的机构中采购金融产品,力求和每个领域实力前三名的机构合作。即使有些机构给出的销售费用较高,她也不会放松采购标准,不为短期利益牺牲长期的品牌和声誉。

 

张秋林具有丰富私人银行业务经验,又有中信银行从业背景,因此秋实财富能够拿到不少稀缺的项目资源,比如中信系的产品,其他机构都很难拿到,这让同行艳羡不已。

 

在产品筛选上,张秋林有自己一套标准:首先,她要对该机构有充分了解,第二,产品业绩要长期保持稳健,第三,该机构具有较好的风控能力。具备上述条件时,她才会选择采购并推荐给客户。

 

私募基金中,秋实财富选择了淡水泉投资和重阳投资。张秋林特别谈到了淡水泉,“我和其管理人赵军认识十多年了,对他的市场运作、风控能力非常认可。”证券公司方面,其选择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PE方面,则选择了鼎晖、天图资本。总体来看,秋实财富合作的都是业内位居前列的机构。

 

“从代销阳光私募、信托为主,到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我们的资产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在这一年的管理过程中,所有到期产品都正常兑付,并实现预期收益。我们的产品销量很大,因为都是优质产品,获得了客户信任。客户获得收益后还会继续投资,公司的口碑也就不胫而走,这比做多少宣传都重要。”张秋林告诉《投资时报》记者。

 

此外,对金融机构来说,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取得业务牌照。秋实财富在2014年12月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并在2015年10月取得公募基金销售资格。特别是后者得来不易,2014年底,全国只有49家公司拥有公募基金销售资格,能够合法合规地代销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产品。

 

不畏“资产荒”

 

“钱荒”之后,是“资产荒”。

 

寻找收益高又安全的理财产品,对投资者来说是个难题,对财富管理公司来说亦不例外。

 

随着中国进入降息通道,投资收益不断滑坡,秋实财富是否会遭遇经营压力?

 

“我们明显感受到最近收益下降很厉害,尤其是国庆节后,节前还有年化收益率9%、10%的信托产品,节后就没有了,收益几乎每两周降一次,现在有些信托产品都跌破7%了。”张秋林说,“其实收益下降不可怕,到期兑付才是更大的问题。这一年我们以中信系和东方汇智的产品为主,到期产品都没有出现问题,没到期的我也比较踏实。”

 

面对市场上频频曝出的信托产品对付危机,张秋林并不担心。秋实财富代销的主要是中信信托的产品,张秋林对其风控体系比较了解。“中信信托原来只做40%优质的企业和项目,现在就更严了,只做前20%。”

 

下一步,秋实财富将站在“互联网+”风口,开发线上资管产品。其互联网金融团队已经成立,未来会把私人银行客户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和产品搬到线上,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谈及行业趋势,张秋林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要跟随宏观经济转型方向进行调整。由于企业更多选择直接融资,股权投资类及二级市场产品将是未来的主流,比如定增类产品、并购产品等。随着固定收益产品收益走低,浮动收益产品的比例会增加,客户也要顺应这种变化。

 

“我们定义了几个未来看好的投资方向,包括健康医疗、文化影视,地产相关上下游新兴产业(如社区服务),高科技、信息安全等。”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国内涉足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张秋林并不担心公司的发展空间。

 

据兴业银行发布的2015年中国私人银行报告测算,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201万户(可投资资产大于600万元人民币)。可见,巨大的财富管理缺口还有待挖掘。
 

张秋林介绍道,“某领军财富管理机构有5万个客户,市场份额占2%。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有10万个,占4%,这些都说明中国高端财富管理市场没有形成垄断,未来也很难形成垄断。财富管理是广阔的蓝海,我们每家公司都仅从大海里取了一瓢水。” 

 

在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张秋林建议投资者一定要配置部分海外资产。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出海”,比如购买海外房地产基金等,是非常好的方式。

汤巾《投资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