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讯

研究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资讯

逆周期调控,2019年固投怎么走?

来源:经 济 观 察 报发布时间:2019-02-27
国家发改委2月26日发布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报告称,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拟建项目(指已经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项目)数量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5.5%,为2019年投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项目储备基础。总体来看,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分三大投资板块看,制造业投资回暖,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热度不减。

 

本轮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产能的抑制作用减弱,环保及设备自身的更新周期也可能导致企业更新设备;二是前期出口投资增速回升的滞后反应。随着企业盈利放缓与内外需的走弱,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不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或从做减法到做加法,钢铁、煤炭等受抑制的产能可能继续释放,从而形成对冲。综合来看,预计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结构分化。

 

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占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21%持续上升到2016年的25.5%,2017年进一步上升至27%,逐渐接近制造业投资的占比。然而,近年来,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单纯依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一方面,我国主观上正逐步摒弃大干快上的基建投资拉动模式。另一方面,受企业税收增长乏力、地方政府财长收支压力加大、非标融资渠道收窄、PPP短期内难挑大梁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受到较大的限制,投资增速下行压力较大。

 

从区域角度看,基建投资在以下区域具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中西部地区。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以传统的“铁公机”为主。此外,从扶贫的重点区域来看,目前共有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中西部地区。二是农村地区。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升高,必然要求农村的公路、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三是雄安新区。交通运输和环保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粗略计算,短期内雄安新区建设每年将产生约200万吨的钢材需求。这对相关区域内钢铁企业的拉动作用巨大。四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建设的六大方向之一。包括衔接内地与港澳的交通设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等。

 

从行业角度看,交通运输、水利、环保以及新基建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从结构看,“十一五”时期,主导基建投资的主要是交通,在大规模推动交通建设的阶段过后,2013年以来,水利环保等公共设施投资占比已超过交通,成为基建投资的主导力量。此外,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新基建将与传统基建形成互补,共同助力我国经济转型。

 

房地产拟建项目数量高速增长。房地产拟建项目数量较上年增长32.8%应该说是2018年该行业表现较好的数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全国房地产销售端管控如此严厉的情况下,供给端表现反而非常好,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处于高位。第二、拟建项目数量依然位于两位数的水平,这多少说明了一点,即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略偏热。从长期看,城镇化空间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稳定增长的刚性需求,但短期内的调整不可避免。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趋严,房地产需求不断放缓,地产开发投资正逐步步入下行周期。

 

二是2018年我国投资结构有所好转,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升级成投资热点方向。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一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传统制造正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变;二是生产制造和服务环节加速融合。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的加深,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制造企业将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转移;三是生产过程加速绿色化。随着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矛盾的日益突出,为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41.3%提升至2017年的51.6%,再到2018年上半年的54.3%。对GDP的贡献度从2005年的44.3%提升至2017年的58.4%。此外,服务业生产经营效益摆脱了近年来低迷状况。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3644.9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年提高25.6个百分点。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人才红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预计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还将持续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达到55%以上,我国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是投资区域分化明显,中西部投资增长较快,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当前,随着内需市场的扩大及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第一,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低端产业,已逐步扩展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端产业。第二,国内产业转移逐步呈现石化、有色金属等部分产业沿海化布局的趋势,部分中西部龙头优势企业开始将总部和研发基地迁往东部地区。第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正从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向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转变,对外投资主体也逐步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发展。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拟建项目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30.1%、26.3%,东部地区增长3.1%,东北地区下降14.5%。究其原因,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形势相对较好。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集中区域,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拟建项目数量增速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仍处在产业转型关口,叠加经济增速较慢、人口外流、政府债务高企等问题,投资增长压力较大。

 

展望未来,中国产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高端制造业较快发展,传统落后工业逐步淘汰;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绿色经济成为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基建投资出现结构性分化;国内重点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产业转移提速。在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将呈现企稳态势,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情况略有好转,中西部投资增速继续领先。

 

作者:郭 晓 蓓,王 润
来源:经 济 观 察 报